北京广播电视台2020年度部门决算公开
目 录
第一部分 2020年度部门决算报表
第二部分 2020年度部门决算说明
第三部分 2020年度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2020年度部门绩效评价情况
第一部分 2020年度部门决算报表
报表详见附件:北京广播电视台2020年度部门决算报表
第二部分 2020年度部门决算说明
一、部门/单位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职责
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广播电视台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京办字〔2019〕74号),北京广播电视台内设16个职能部室和34个事业中心。下属预算单位有:北京广播电视台本级、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广播电视台服务中心、北京广播电视报社。
我台的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统筹组织重大宣传报道,引导社会热点,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组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创作生产,制作和播出广播电视精品节目。推动广播电视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全媒体、多平台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北京形象。加强技术创新应用,确保播出安全。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人员构成情况
事业编制2,571人,实有事业编制人数1,492人。在岗职工3,680人。
二、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20年度收、支总计434,398.96万元,比上年减少109,135.27万元,下降20%。
(一)收入决算说明
2020年度本年收入合计410,143.62万元,比上年减少85,257.92万元,下降17.21%,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68,832.42万元,占收入合计的41.16%;上级补助收入9,686.99万元,占收入合计的2.36%;事业收入221,689.86万元,占收入合计的54.05%;经营收入1,027.33万元,占收入合计的0.25%;其他收入8,907.01万元,占收入合计的2.17%。
(二)支出决算说明
2020年度本年支出合计410,266.66万元,比上年减少122,290.76万元,下降22.96%,其中:基本支出358,088.91万元,占支出合计的87.28%;项目支出50,820.43万元,占支出合计的12.39%;经营支出1,357.31万元,占支出合计的0.33%。
三、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20年度财政拨款收、支总计176,068.19万元,比上年减少34,080.50万元,下降16.22%。主要原因:1、本部门2020年决算相比2019年决算减少一家二级单位,此单位划入其他一级部门核算,故本部门财政拨款收、支相比去年减少。2、2019年决算中,年初的财政拨款项目结余资金较多。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2020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175,122.66万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75,081.66万元,占本年财政拨款支出99.9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支出41万元,占本年财政拨款支出0.02%。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020年度决算175,081.66万元,比2020年年初预算增加9,838.58万元,增长5.95%。其中:
“广播电视”2020年度决算175,081.66万元,比2020年年初预算增加9,838.58万元,增长5.95%。主要原因:本年追加了财政拨款预算项目资金,用于“冬奥纪实4k超高清频道”建设。
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020年度决算41万元,与2020年年初预算一致。其中:
“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 2020年度决算41万元,与2020年年初预算一致。
五、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本年度无此项支出
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
本年度无此项经费
七、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20年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基本支出141,893.27万元,未使用政府性基金财政拨款安排基本支出,未使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安排基本支出,其中:(1)工资福利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其他社会保障缴费、其他工资福利等支出;(2)商品和服务支出包括办公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护)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其他商品和服务等支出;(3)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包括退休费。
第三部分2020年度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情况
本年度无此项支出
二、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本部门不属于机关运行经费统计范围
三、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2020年政府采购支出总额21,548.74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14,813.42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6,735.32万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20,552.58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95.38%,其中: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2,126.93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9.87%。
四、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2020年车辆403台,10633.10万元;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1,547台(套),单位价值100万元以上的专用设备8台(套)。
五、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说明
2020年本部门无政府购买服务支出。。
六、专业名词解释
1.“三公”经费:是指单位通过财政拨款资金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牌照费)及单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2.机关运行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3.政府采购: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4.政府购买服务: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将属于自身职责范围且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按照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交由符合条件的服务供应商承担,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向其支付费用的行为。
5.融媒体中心:整合我台各类广播、电视、新媒体资源和渠道,建设适应新媒体多维协同传播需求和流程的综合信息系统平台,打造以广播电视移动端音视频为载体的新型主流媒体。
第四部分 2020年度部门绩效评价情况
一、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北京广播电视台对2020年度部门项目支出实施绩效评价,评价项目12个,占部门项目总数的85.71%,涉及金额9,848.877996万元。其中,单位自评项目12个,涉及金额9,848.877996万元,评价得分在90分(含)-100分的6个,评价得分在80分(含)-90分的6个,评价得分在80分以下的0个。
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北京广播电视台选取“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开展部门评价,涉及金额4,800.00万元,评价得分88.44分。
二、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支出管理水平,根据《北京市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京财绩效〔2020〕2146号)及《北京市财政局关于2021年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京财绩效[2021]283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北京广播电视台组织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组,委托北京智联恒通咨询有限公司作为中介机构参与本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对“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的绩效情况实施绩效评价,形成本绩效评价报告。
(一)基本情况
1.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北京国际电影节创办于2011年,每年举办一次。根据《关于需报党中央、国务院审批的节庆活动项目清理规范的通知》(国清组函〔2014〕36号)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保留“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
根据《关于同意举办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备案通知》(国清组函〔2020〕11号)、《国家电影局关于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影字〔2020〕80号)等文件, 2020年北京广播电视台继续承办“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要负责部门为北京电视台所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运行中心(以下简称“影运中心”),卫视节目中心、文艺节目中心等其他部门配合执行。
(2)项目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
①项目概述
受疫情影响,经北京市委市政府研究、国家电影局批准,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第十届北影节”)的举办时间调整为2020年8月22日至29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为主题主线。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主要活动场地为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不邀请境外人员参与,以压缩线下活动规模、创新线上内容为原则,对各板块内容进行了大幅压缩,取消“天坛奖”评奖、开幕式及红毯仪式、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等活动,围绕“梦圆·奋进”主题和北影节十周年,组织开展了启动式、北京展映、北京策划·主题论坛、北京市场、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电影+、特别节目等百余项活动,搭建“云上北影节”专区。
②实施情况
该项目主要实施内容分为6项主体活动、1项其他活动、1项特别活动,具体实施内容详见下表:
序号 | 主要板块 | 分项内容 | 主要内容 |
1 | 主体活动 | 启动式、特别节目《梦圆·奋进》 | 电影节开幕创新推出“启动式+特别节目”,突出电影元素、人文情怀。启动式上,张艺谋、吴京、于冬、傅若清、曹寅、孙向辉、黄会林、陈道明分别代表中国电影导演、演员、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国家级专业电影频道、国家级电影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围绕“使命”“希望”“追求”“担当”“创新”“梦想”“传承”“初心”发表感言,讲述电影人在创作方面的思考与坚守,这是疫情发生后中国电影人首次集体发声,表达了中国电影人对电影行业日益回暖、再度蓬勃发展的坚定信心。特别节目《梦圆·奋进》中,谢飞、张艺谋、贾樟柯、文牧野四代导演对话,吴京发表主题演讲《相信》,唐国强、海清、杜江回顾百年来中国电影历程;历任“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和戛纳、华沙、洛迦诺、釜山等22个知名国际电影节主席,向中国人民、中国电影和北影节发来云端祝福,这是目前唯一一个集结了如此之多的全球知名国际电影节主席祝福的活动。 |
北京展映 | 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创新展映模式,打通影院、线上、电视、露天、网络电视五大展映渠道,展映350余部影片,服务9000余万人次,在影院沉寂半年多后,集中满足了各类观影习惯和偏好人群的观影需求,提供了多类别、多形式、多渠道观影享受。策展方面,特别设置“官方推荐”单元,专题展映从1000多部“天坛奖”报名影片中筛选出的《波斯语课》(俄罗斯/德国/白俄罗斯)、《鎏金的声音》(以色列)、《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春江水暖》(中国)等15部中外优秀影片;“镜界”单元展映了《工作与时日》《吉祥如意》《夜班》《鸟类变形记》等具有突破性和实验精神影片,为观众提供多风格观影机会。渠道方面,在BTV北京卫视、BTV影视、BTV青年三个频道,循环播放20部中外影片,既是《小小港湾》《多余的恩典》等10部国外影片首次在国内电视台播放,也是国内电影节首次开拓电视端展映渠道;“云上北影节”线上展映专区,专题推出近250部影片(含40余部新片),整体规模、新片规模均为国内电影节之最,并通过虚拟选座、线上主创交流、映前导赏等手段,营造与线下一致的仪式感、参与感。 | ||
北京策划·主题论坛”和电影大师班开启互动交流新模式 | 组织“十年·如影——十周年主题论坛”“艺术电影论坛”“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10场主题论坛,邀请约90位中外嘉宾发表演讲、对话讨论。希德·甘尼斯、罗伯·明可夫、雷尼·哈林、岩井俊二、蒂姆·米勒、陆川、徐峥、张一白、陈思诚、文牧野、郭帆,姚晨、颜丙燕、梁静,王中磊、于冬、王长田、龚宇等现场参与。首次设置电影大师班,李安、关锦鹏、杰茜卡·豪丝娜以及美国电影协会高管分别担任主讲,分享创作历程、理念,对中国电影工业化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出建议。境外嘉宾均以云连线形式与北京现场互动,开启场内场外、云端地面互动交流新模式。 | ||
北京市场 | 持续聚焦“展示·推介·交易·交流”主题,在“云上北影节”搭设专区,在国内电影节中首次采用3D+VR技术搭建全景展示系统,向全球电影机构免费提供价值300万元线上展位,吸引国内外机构近800家,实现项目签约金额330.89亿元,再创新高。加大新人新作扶持力度,在剧本项目创投、WIP(制作中)项目基础上,首次邀请具有国际合作潜质的非华语制作电影项目,面向中国市场展示推介;陈国富、咏梅、邓超担任项目创投终审评委,11个创投项目和6个制作中项目参加终审路演。举办中国电影投融资峰会,发布《中国电影投融资报告(2020)》、“影视宣发贷”等内容;与中影股份、华夏电影举办2020年也是疫情之后的首场全国看片会,向全国院线经理推介《急先锋》等国内外57部重点影片,为受到疫情重创的制片公司、院线提供了沟通交流平台,为疫情过后刚刚复苏的影视行业注入“强心剂”,为下半年即将上映的国内外优秀影片推广助力,提振信心。 | ||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按照上级部署,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自2020年起全面融入北影节,进一步提升北影节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力。第27届大影节以“新时代 新主流 新形象”为主题,组织了线上启动仪式、国际学术论坛、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线上主题影展、电影大师班和跨界对话沙龙、“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原创短视频大赛等活动,谢飞、马基德·马基迪、曹保平、万玛才旦、弗雷德里克·怀斯曼、刘伟强等知名电影人线上线下参与其中。 | ||
十周年系列活动总结回顾 | 北影节十年之际,以展览、论坛、著作等多种形式,回顾总结十年成果、经验。线上线下联动举办“十年奋进·梦圆初心”十周年特展,以时间发展为脉络,从影人、影奖、影片、影话、影业、影节、影事七大视角,展出约1800张图像、110件实物、15000字大纲文字、8部精华集锦视频,观众反馈展览内容翔实精彩、形式丰富生动,并评价这是中国电影博物馆开馆以来最好的展览之一;面向社会征集与北影节有关的照片素材,精选300张组成“十年·拾光”照片展,分为嘉宾、工作人员、影迷与志愿者三个系列;编写、出版《北京国际电影节蓝皮书》两卷,总结北影节发展历程和经验。 | ||
2 | 其他活动 | 电影+ | 打造“电影+”板块,联合电竞、戏曲、动画、科技等不同领域的社会力量,举办游戏动漫电影单元展、戏曲电影展、民族电影展、动画电影单元、科技单元、青少年科学影像单元等跨界融合活动,探索北影节破圈发展新路径。推广网红市郊铁路怀密线,首次在怀柔区精品民宿举办行业对话活动,以电影节为纽带,推介京郊特色民宿资源,打造“来影都过周末”文化旅游消费热点线路。 |
3 | 特别活动 | 特别节目《再相聚》 | 以特别节目《再相聚》收官,回顾北影节成果,致敬电影、电影工作者和影迷,向电影行业表达在疫情特殊时期共渡难关的决心,展望2020年中国电影发展。咏梅和陶虹,傅若清和唐季礼、陆川分别对话,《我和我的家乡》《夺冠》《一点就到家》《姜子牙》《极速超越》等影片主创宁浩、张一白、张冀、许宏宇等集中亮相。 |
(3)项目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
①资金投入情况
2020年,北京广播电视台向北京市财政局申请项目经费4,800.00万元,财政批复资金4,800.00万元已于2020年初到位。自筹资金为174.609万元,由北京电视台下属企业北京国际电影节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及使用。
②资金使用情况
该项目财政批复资金为4,800.00万元,实际支出4,766.763874万元,结余资金33.236126万元已全部返回市财政局,截至项目完成,资金支出进度为99.31%。
项目预算经过两次预算调整,均已上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会审批。预算调整情况及支出情况如下表:
项目预算支出明细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明细项目 | 原预算 金额 | 第一次调整后预算 | 第二次调整后预算 | 实际支出 金额 | 结余 金额 |
1 | 展映 | 2224.70 | 2084.85 | 2073.2503 | 2071.965246 | 1.285054 |
2 | 北京市场 | 242.00 | 239.266 | 239.494424 | 239.394424 | 0.10 |
3 | 电影论坛 | 171.00 | 261.00 | 261.00 | 261.00 | 0 |
4 | 宣传推广 | 576.60 | 624.885 | 657.128996 | 632.3286 | 24.800396 |
5 | 场地保障 | 143.382 | 156.752 | 156.317 | 156.317 | 0 |
6 | 联络接待服务 | 145.64 | 145.64 | 145.64 | 145.64 | 0 |
7 | 安全保障 | 19.025 | 19.025 | 16.17 | 16.17 | 0 |
8 | 翻译 | 63.00 | 62.957 | 37.00 | 35.7821 | 1.2179 |
9 | 运行保障 | 514.653 | 510.885 | 519.25928 | 518.31758 | 0.9417 |
10 | 特别节目 | 700.00 | 694.74 | 694.74 | 689.848924 | 4.891076 |
合计 | 4,800.00 | 4,800.00 | 4,800.00 | 4,766.763874 | 33.236126 |
③结余情况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宣传片——形象大使片》制作项目19.88万元原为财政性资金,但付款时使用的是北京广播电视台自有资金账户,该部分结余财政性资金19.88万元;其他56个项目按照实际发生金额结算,结余13.356126万元。以上结余合计33.236126万元,已全部上缴北京市财政局。
2.项目绩效目标
(1)总体目标
第十届北影节预期总目标为继续坚持“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活动主旨,延续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和高端化、市场化的定位,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集聚国际精品佳作,彰显文化惠民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外电影交流的大平台、电影市场的风向标、新人新作的孵化器、城市文化的新地标,保持办节规格、内容创新、活动规模、举办品质、宣传推广五方面发展势头,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2)具体绩效指标如下: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值 |
产
出
指
标 | 数量指标 | 组织实施活动数 | ≥100项 |
参加活动中外电影机构数 | ≥280家 | ||
参加活动境内外媒体机构数 | ≥100家 | ||
记者注册人数 | ≥600人 | ||
官网微博微信访问量 | ≥150000次 | ||
中外影片展映数 | ≥300部 | ||
影片展映场次 | ≥400场 | ||
质量指标 | 打造中外电影交流的大平台,城市文化的新地标,服务首都国家文化中心建设 | 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 |
加大惠民力度 | 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 ||
影片平均上座率 | 不低于全国、北京市平均水平 | ||
观影人次 | ≥4万次 | ||
参加主题论坛的电影人士数量 | ≥60人 | ||
参与活动的社会公众数 | ≥100万人次 | ||
进度指标 | 形成方案时间 | 1月—7月 | |
活动筹备时间 | 1月—7月 | ||
影片审定时间 | 4—8月 | ||
活动举办时间 | 8月 | ||
成本指标 | 项目预算控制数 | 4,800万元 | |
效
果
指
标 | 社会效益 | 社会各界对北京国际电影节认知度、关注度 | 进一步提升 |
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境内外影响力 | 进一步提升 | ||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 得到弘扬 | ||
人民群众文化素养 | 得到提升 | ||
文化惠民 | 展映多国别、多类型、多主题影片,提升人民群众在电影文化方面的获得感。 | ||
扶持电影界的优秀青年人才和优秀项目 | 得到促进 | ||
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 达到预期目标 | ||
经济效益 | 项目签约金额 | 项目签约金额高于上届数据 | |
服务对象 满意度指标 | 群众满意度 | ≥90% | |
参与机构满意度 | ≥90% |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1.绩效评价的目标、对象和范围
(1)评价目标
通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对“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包括项目资金决策过程的合理性、管理体系的规范性、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梳理项目决策、管理过程及绩效实现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评价对象和范围
本次评价对象是北京广播电视台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评价范围为2020年度4,800.00万元项目资金的申报及使用情况,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过程、项目产出、项目效益等。
2.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工作遵循“科学公正、统筹兼顾、激励约束、公开透明”的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行业标准和评价方法,对项目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以及预算资金的投入、使用过程、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评价工作组结合项目单位项目特点,评价方法除了运用财务评价传统的评阅、计算、核对、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外,还运用预定目标与实施效果比较、查阅资料、咨询专家、问卷调查、专家集中评议等方法进行评价。
3.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绩效评价遵循“相关性、重要性、可比性、系统性、经济性”原则确定了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决策、过程、产出、效益四个方面,满分100分。一是决策指标(10分),主要评价项目立项、绩效目标和资金投入;二是过程指标(20分),主要评价资金管理、组织实施;三是产出指标(40分),主要评价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产出成本;四是效益指标(30分),主要评价项目效益等内容。评价指标及具体分值详见下表: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分值 | 三级指标 | 分值 | 指标解释 | 评价要点 |
决策 | 项目立项 | 3 | 立项依据充分性 | 1.5 | 项目立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部门职责,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立项依据情况。 | ①项目立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 |
②项目立项是否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要求; | ||||||
③项目立项是否与部门职责范围相符,属于部门履职所需; | ||||||
④项目是否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围,是否符合中央、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划分原则; | ||||||
⑤项目是否与相关部门同类项目或部门内部相关项目重复。 | ||||||
立项程序规范性 | 1.5 | 项目申请、设立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立项的规范情况。 | ①项目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设立; | |||
②审批文件、材料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 ||||||
③事前是否已经过必要的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绩效评估、集体决策。 | ||||||
绩效目标 | 3 | 绩效目标合理性 | 1.5 | 项目所设定的绩效目标是否依据充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绩效目标与项目实施的相符情况。 | (如未设定预算绩效目标,也可考核其他工作任务目标) | |
①项目是否有绩效目标; | ||||||
②项目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内容是否具有相关性; | ||||||
③项目预期产出效益和效果是否符合正常的业绩水平; | ||||||
④是否与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相匹配。 | ||||||
绩效指标明确性 | 1.5 | 依据绩效目标设定的绩效指标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等,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绩效目标的明细化情况。 | ①是否将项目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 | |||
②是否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 | ||||||
③是否与项目目标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 | ||||||
资金投入 | 4 | 预算编制科学性 | 2 | 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经过科学论证、有明确标准,资金额度与年度目标是否相适应,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情况。 | ①预算编制是否经过科学论证; | |
②预算内容与项目内容是否匹配; | ||||||
③预算额度测算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按照标准编制; | ||||||
④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是否与工作任务相匹配。 | ||||||
资金分配合理性 | 2 | 项目预算资金分配是否有测算依据,与补助单位或地方实际是否相适应,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预算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情况。 | ①预算资金分配依据是否充分; | |||
②资金分配额度是否合理,与项目单位或地方实际是否相适应。 | ||||||
过程 | 资金管理 | 11 | 资金到位率 | 3 | 实际到位资金与预算资金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资金落实情况对项目实施的总体保障程度。 | 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预算资金)×100%。 |
实际到位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落实到具体项目的资金。 | ||||||
预算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预算安排到具体项目的资金。 | ||||||
预算执行率 | 4 | 项目预算资金是否按照计划执行,用以反映或考核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 预算执行率=(实际支出资金/实际到位资金)×100%。 | |||
实际支出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项目实际拨付的资金。 | ||||||
资金使用合规性 | 4 | 项目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 | ①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 |||
②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 | ||||||
③是否符合项目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 | ||||||
④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 ||||||
组织实施 | 9 | 管理制度健全性 | 4 | 项目实施单位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用以反映和考核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对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情况。 |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 | |
②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完整。 | ||||||
制度执行有效性 | 5 | 项目实施是否符合相关管理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情况。 | ①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 | |||
②项目调整及支出调整手续是否完备; | ||||||
③项目合同书、验收报告、技术鉴定等资料是否齐全并及时归档; | ||||||
④项目实施的人员条件、场地设备、信息支撑等是否落实到位。 | ||||||
产出 | 产出数量 |
13
| 实际完成率 |
13
| 项目实施的实际产出数与计划产出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数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 实际完成率=(实际产出数/计划产出数)×100%。 |
实际产出数: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项目实际产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数量。 | ||||||
计划产出数:项目绩效目标确定的在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计划产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数量。 | ||||||
产出质量 | 15 | 质量达标率 | 15 | 项目完成的质量达标产出数与实际产出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 质量达标率=(质量达标产出数/实际产出数)×100%。 | |
质量达标产出数: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实际达到既定质量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数量。既定质量标准是指项目实施单位设立绩效目标时依据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或其他标准而设定的绩效指标值。 | ||||||
产出时效 | 6 | 完成及时性 | 6 | 项目实际完成时间与计划完成时间的比较,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时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 实际完成时间:项目实施单位完成该项目实际所耗用的时间。 | |
计划完成时间:按照项目实施计划或相关规定完成该项目所需的时间。 | ||||||
产出成本 |
6
| 成本节约率 | 6 | 完成项目计划工作目标的实际节约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的成本节约程度。 | 成本节约率=[(计划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100%。 | |
实际成本:项目实施单位如期、保质、保量完成既定工作目标实际所耗费的支出。 | ||||||
计划成本:项目实施单位为完成工作目标计划安排的支出,一般以项目预算为参考。 | ||||||
效益 | 项目效益 | 30 | 实施效益 | 20 | 项目实施所产生的效益。 | 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等。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设置和细化。 |
满意度 | 10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是指因该项目实施而受到影响的部门(单位)、群体或个人。一般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 | |||
合计 | 100 | 100 |
4.绩效评价过程
(1)组建评价工作组
根据任务分工,北京广播电视台、参与评价的中介机构共同组成评价工作组。
(2)收集评价项目前期资料
评价工作组在调研的基础上,汇总整理项目资料,对项目资料进行逐一核实,并按照指标体系内容和评价重点,对资料按照决策、管理和绩效三大类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专家资料手册,供专家审阅评议。
(3)组织实施专家评价
绩效评价工作组根据项目特点,遴选了5名专家(1名财务专家、2名管理专家及2名业务专家)组成评价专家组。2021年4月23日下午,评价工作组组织召开了“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评价专家会。评价会上,专家组就关注的问题、与项目单位进行了充分讨论和沟通,并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该项目进行了评价打分,出具了评价意见,形成了该项目的绩效评价专家结论。
(4)完成评价报告
评价工作组根据专家讨论意见和评分情况,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初稿。并与项目单位沟通后,形成最终评价报告。
(三)综合评价情况和评价结论
经专家评议,“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综合得分88.44分,其中项目决策7.98分,项目管理18.74分,项目产出37.50分,项目绩效24.22分。项目绩效评定为“良好”,具体评分情况见下表: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绩效评价结论一览表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价得分 |
项目决策 | 10 | 7.98 |
项目管理 | 20 | 18.74 |
项目产出 | 40 | 37.50 |
项目绩效 | 30 | 24.22 |
综合得分 | 100 | 88.44 |
绩效评定级别 | 良好 |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1.项目决策情况
(1)项目立项
北京国际电影节创办于2011年,每年举办一次,根据《关于需报党中央、国务院审批的节庆活动项目清理规范的通知》(国清组函〔2014〕36号)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保留“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该项目为延续性项目,根据《关于同意举办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备案通知》(国清组函〔2020〕11号)、《国家电影局关于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影字〔2020〕80号)等文件, 2020年北京广播电视台继续承办“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为做好2020年相关工作,该项目申报财政预算金额为4,800.00万元,经由市财政局批准该项目经费预算后开始实施。项目申报材料较为合法合规、申报程序规范有序,但根据市财政局的相关要求,缺少可行性研究报告。
(2)绩效目标分析
项目绩效目标总体设置较为合理,能够反映该项目主要工作内容。根据项目内容设定了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产出和效果的对应性较好,能够对实际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但在指标设定上不够明确、细化和量化,指标设定仍有提升空间,进一步加强指标的考核性。如社会效益指标的设定多为“进一步提升”、“得到提升”、“得到弘扬”等定性描述,不够明确具体,应尽量用量化的数据体现,无法量化的指标可用横向纵向的对比进行描述。
(3)资金投入分析
项目预算编制中各项明细较为具体,且与项目工作内容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整体较为合理。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资金分配的合理性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2.项目过程情况
(1)资金管理
该项目财政批复资金为4,800.00万元,已于2020年初到位,实际支出4,766.763874万元,结余资金33.236126万元已全部上缴市财政局。截至项目完成,资金支出进度为99.31%,执行率良好。
项目单位严格执行相关采购制度,其中有展映主体活动、整合营销传播等16个子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服务供应商;线上展映、国片电视版权补偿金等2个子项目采用单一来源选择服务供应商。各子项目均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政府采购程序。
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各项合同签订均严格按照《北京电视台合同管理规定(试行)》规定执行,合同文本均经过北京广播电视台运营管理部法务科审核。但合同管理风险防范存在瑕疵,如北京广播电视台与爱奇艺签订的线上展映合同,服务费395.6万元,合同约定“首付80%,完成验收付尾款20%”,作为金额较大的服务类合同,首付款比例过高会造成对服务方的履约责任约束力度弱化。
(2)项目组织实施分析
北京广播电视台为落实好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筹办任务、加强台内统筹协调能力,成立第十届北影节组委会办公室,负责电影节各子项目方案决策、执行工作。第十届北影节组委会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部、文稿部、财务部、采购及招投标管理部、审计部、监督检查工作部等16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分别建立部门职责、相关制度与工作方案,对项目资金实施“独立核算,专款专用”。根据北京电视台及北影节组委会办公室相关内控制度的管理要求,对项目资金的支出审批、拨付、报销等流程进行了约束,确保了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资金管理的规范性。但在项目管理制度的健全性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延续性项目,应进一步完善整体性、纲领性制度,如项目管理办法、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3.项目绩效情况
(1)项目产出数量分析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已完全实现绩效目标的各项数量指标,具体详见下表: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年初指标值 | 实际完成指及说明 |
数量指标 | 组织实施活动数 | ≥100项 | 经统计,第十届北影节共组织100余项活动。详见活动排期表。 |
参加活动中外电影机构数 | ≥280家 | 经统计,第十届北影节共有800多家机构参加活动。 | |
参加活动境内外媒体机构数 | ≥100家 | 经统计,第十届北影节共有406家媒体参加报道。 | |
记者注册人数 | ≥600人 | 经统计,第十届北影节共有1492名记者注册。 | |
官网、微博、微信访问量 | ≥150000次 | 经统计,第十届北影节会期,电影节官方门户网站平均访问量30余万次/日,微博阅读量平均4万/条,微信公众号与第十届相关的内容阅读量超过50万次。 | |
中外影片展映数 | ≥300部 | 共展映370余部影片(多渠道播放影片计为1部)。其中,影院展映106部、露天放映42部、线上展映238部、电视展映20部、冬季影展21部。 | |
影片展映场次 | ≥400场 | 共展映950余场次。其中,影院、市区露天放映近450场,怀柔区露天放映500余场;冬季影展55场次。 |
评价认为,该项目2020年设定的绩效目标数量指标已全部实现,但数量指标设定可进一步细化明确,在指标设定上可更加充分体现预算、项目内容和指标“三位一体”的高度契合性。部分指标的实际完成值与目标值之间存在较大的正偏离,年初目标值设定偏低。
(2)项目产出质量分析
项目单位制定了《关于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北影节组办发〔2020〕12号),按照通知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完成后均设定了验收程序,严格现场管理和检查,验收环节完整,项目产出质量完成情况较好。但质量指标的设定可进一步细化明确,如“达到预期目标”、“全国、北京市平均水平”等描述不够明确具体;“参与活动的社会公众数”指标中,实际完成值与目标值之间存在较大的正偏离,年初目标值设定偏低。
(3)项目产出时效分析
项目原定举办日期为2020年4月14日至4月22日,因疫情影响,改为2020年8月22日至8月29日举办,并经过国清组、国家电影局、北京市委市政府同意。疫情发生后,项目单位及时调整项目进度安排,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第十届北影节的方案制定、活动筹备、影片申报、活动举办等任务,具体情况见下表所示: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年初目标 | 实际完成进度 |
进度指标 | 形成方案 | 2020年1月—7月 | 2020年6月 |
活动筹备 | 2020年1月—7月 | 2020年1月—8月 | |
影片审定 | 2020年4月—8月 | 2020年4月—8月 | |
活动举办 | 2020年8月 | 2020年8月22—29日 |
(4)项目产出成本分析
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选定服务商,有效将项目整体成本控制在预算总额内,资金结余率达到0.69%,但执行过程中缺乏更为精细的成本控制措施,成本节约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如宣传推广应加强开拓更多的渠道,达到节约成本和取得较好的宣推效果的目的。
3.项目效益情况
(1)项目实施效益情况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织开展了启动式、北京展映、北京策划·主题论坛、北京市场、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电影+、特别节目等百余项系列活动,共有800余家电影机构、1200名业内人士现场或“云端”参加,406家媒体的1492名记者进行注册。“北京市场”创新“云展位”模式,共吸引全球441家电影机构参与。以上均体现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影视行业、境内外的影响力。
面向影迷观众的“北京展映”首次打通线上、电视、影院、露天、网络电视5个展映平台,共展播350余部中外电影佳作,实现了文化惠民。
创投板块共吸引829个剧本项目报名,同比增长13%,11个创投项目和6个制作中项目获得奖项,扶持了电影界的优秀青年人才和优秀项目,推动了国内电影产业发展。
活动期间,日均超700家媒体和平台报道、转载北影节相关资讯,网上与北影节相关信息超250万条,登陆全网热搜榜23次,微博覆盖人数102亿,7月18日百度指数峰值达到11066。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专访直播,全网累计观看量6252.5万次,微博话题阅读量2.4亿次。以上均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北京国际电影节认知度、关注度。
活动举办期间,项目签约金额达到330.8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
评价认为,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较好的完成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指标。但绩效目标表中的社会效益指标多为定性描述,不够细化和明确,可考核性有待加强;项目绩效成果的呈现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空间,需进一步加强效益成果性资料的分析、提炼与总结;项目的可持续性研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对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模式可进一步进行分析与研究。
(2)服务对象满意度
北京国际电影节收录了各层面的评价与反馈,总体评价情况较为优秀,但满意度调查的时期和反馈面不够广泛,代表性不足,缺少进一步的统计与分析,应该有更科学和更专业的数据供后期使用。
①项目决策情况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为延续性项目,根据《关于同意举办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备案通知》(国清组函〔2020〕11号)、《国家电影局关于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影字〔2020〕80号)等文件, 2020年北京广播电视台继续承办该项目。项目申报材料较为合法合规、申报程序规范有序,但根据市财政局的相关要求,缺少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绩效目标总体设置较为合理,产出和效果的对应性较好,能够对实际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但在指标设定上不够明确、细化和量化,指标设定仍有提升空间,进一步加强指标的考核性。
项目预算编制中各项明细较为具体,且与项目工作内容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整体较为合理。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资金分配的合理性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②项目过程情况
该项目财政批复资金为4,800.00万元,已于2020年初到位,实际支出4,766.763874万元,结余资金33.236126万元已全部返回市财政局。截至项目完成,资金支出进度为99.31%,执行率良好。
项目承办部门严格执行相关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但合同管理风险防范需进一步规范,存在个别合同首付比例过高的情况。
北京广播电视台成立第十届北影节组委会办公室,负责电影节各子项目方案决策、执行工作。第十届北影节组委会办公室下设16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分别建立部门职责、相关制度与工作方案,对项目资金实施“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但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延续性项目,应进一步完善整体性、纲领性制度,如项目管理办法、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③项目绩效情况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已较好的实现绩效目标的各项指标,但在指标的设定上可进一步细化明确,部分指标实际完成值与目标值之间存在较大的正偏离,年初目标值设定偏低,执行过程中缺乏更为精细的成本控制措施,成本节约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④项目效益情况
活动举办期间,项目签约金额达到330.8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共有800余家电影机构、1200名业内人士现场或“云端”参加,406家媒体的1492名记者进行注册,各主流媒体均对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进行报道,热度高涨,共吸引全球441家电影机构参与,829个剧本项目报名,共展播350余部中外电影佳作,有效扶持优秀作品,实现了文化惠民,推动了国内电影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但部分社会效益指标多为定性描述,不够细化和明确,可考核性有待加强,项目绩效成果的呈现和可持续性研究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项目决策
(1)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够充分
该项目立项依据为市委宣传部的相关批文,但根据财政相关要求,还需要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2)绩效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明确性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绩效指标细化、量化及明确性有待加强,部分内容无法通过直观、明确、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可考核性有待继续提高。
(3)项目预算编制准确性和细化程度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细化程度可进一步加强,减少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预算调整次数及调整幅度。
2.项目过程
(1)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存在瑕疵
存在较大金额的服务类合同的首付比例过高的情况,对服务方的履约责任约束力度弱化。
(2)管理制度健全性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延续性项目,应进一步完善整体性、纲领性制度,如项目管理办法、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3.项目产出
部分指标的实际完成值与目标值之间存在较大的正偏离,年初目标指设定偏低。项目执行过程中缺乏更为精细的成本控制措施,成本节约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4.项目效益
项目绩效成果的呈现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空间,需进一步加强效益成果性资料的分析、提炼与总结。项目的可持续性研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对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模式可进一步进行分析与研究。
满意度调查的时期和反馈面不够广泛,代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该有更科学和更专业数据供后期使用。
(六)有关建议
1.项目决策
进一步加强项目立项依据的充分性和项目立项程序的规范性,建议项目单位进行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立项时,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并出具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
进一步加强项目绩效目标管理,结合项目实施内容,科学合理的设定绩效目标,进一步细化及量化绩效指标,强化指标与项目内容和资金预算的匹配度及可考量性。
2.项目过程
加强项目合同管理风险防控,降低资金使用风险。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延续性项目,建议项目单位进一步完善整体性、纲领性制度,如项目管理办法、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3.项目产出
项目单位可进一步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如宣传推广支出较大,建议项目单位开拓更多的宣推渠道,利用北京现有资源,也能展现“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的特征,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4.项目效益
建议项目单位对于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其他同性质电影节进行对比,进一步加强横向纵向对比与分析。
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延续性项目,对于如何创建品牌效应,持续举办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单位进一步加强论证与分析。如2020年“云上”模式大力发展的情况下,第十届首次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模式,可针对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模式展开进行研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建立更有效的运行模式。
重视满意度调查及时性与反馈的可借鉴性,扩大调查范围,对于反馈数据应进一步进行统计与分析,为项目后续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三、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
见附件:北京广播电视台绩效自评表